Wednesday, March 19, 2008

充滿偏見的五項不宜參與的投資行為

開宗明義,以下建議充滿偏見,是基於多年來採訪及/或切身經歷,而得出的疑似事實,充滿偏見的事實。當中並無單打射個別公司及/或人物,請勿對號入座。謹給跟我同樣保守的朋友參考:

1)港人不要在內地置業:

我知道絕大部份人都能在內地買到安樂窩,甚至有投資斬獲。但如果你是不幸的小數,就夠你受了。除了有爛尾樓、一屋兩契甚至無契之外,還可能於n年之後,發現當年賣樓給你的人,並無幫你交相等於香港印花稅的稅項,結果要被當地政府罰相等於樓價近三分一甚至更高的罰金。那麼,你交不交?交了是不是保證會有樓契?

2)港人不要在內地開廠、做生意:

同樣道理。成功的例子多不勝數。但你是出事的那一位,就會知道甚麼叫有冤無路訴,然後覺得香港的司法制度真的還不錯。(特別是當你知道某位德高望重的已故富商,都是受害人之後。)

近日有內地港商企圖於兩會期間上訪請願,抵達當地就被公安帶走了。那麼危險的事也去幹,為甚麼?就是為了咽不下的一口氣,未能沈冤得雪。

有在內地無端端被人侵吞生意和財產的港商跟我說:「當地政府官員要茶錢(其實是賄款),我都算啦。但係佢地之後覺得我俾得唔夠多,所以搞我,沒收我間公司。」最重要的是,那位港商的經歷,並不罕見。至於近年那些珠三角一帶內地港商因為「環保問題」而被脅迫的,更是多不勝數。

3)不要參加聲稱「俾一千蚊都唔使,就可以於十日八日內減幾多吋、瘦幾多磅的纖體公司」:

一千蚊唔使落樓,買一條品牌牛仔褲,買件好一點質料的裙子,這個價錢就可以換來腰圍十日八日內瘦兩吋、大腿瘦一吋?係就好囉。

好多女生都在美容院做過facial,平時在一間中價的美容院做一次facial,除非是試做價,否則都要兩、三百元。如果涉及「做機的」,就升到四百以上。只要多付少許,就可以用到美容院內那些話要十萬八萬買回來的減肥儀器,做十日八日?然後瘦到?

用幾百元做一次facial的美容效果,當日靚靚,皮膚又白又滑,可以keep到多少日,有做開facial的人心中有數,所以美容院才叫大家做得密一點,參加多一點治療。那麼,要深入皮膚底層脂肪深處的呢?

我並不懷疑那些儀器會在一個人的身上發生甚麼奇蹟(醫學上的質疑,留給醫生去做吧),只是,單從帳面上提出質疑而已,開纖體公司的人是開善堂的嗎?如何令一個客人,只要付少於一千元,就可以令對方瘦到十磅八磅,而公司不用結業?

身邊有些朋友也成功在纖體公司減到磅,當中更有從加加大碼瘦到中碼偏細的,但落樓價是兩、三萬元,可能她們沒有參加過那些「一千蚊都唔使」的公司吧,她們一開始就對價錢沒有「合理期望」,以為一千元可以解決她們多年的問題。

但她們完成療程之後,能夠半年後、甚至只是三個月維持減磅後索爆身型的人,一個也沒有。

亦有朋友對我說:「嗱,那些廣告只是說一千元唔使可以點點點,可沒有保證客人於整個過程/療程中,一定只需付一千元就能平安大吉又減磅減圍數,一毫子也不用多付。」

減肥成功與否,關鍵是老掉牙的問題:如果沒有從根本改變生活飲食習俗,與及將運動成為生活重要的一環的話,即使突然瘦了、出現23吋腰的奇蹟,最終還是要胖回來的。

4)不要一次過買超過廿張(其實最好不超過十張)的美客療程:

單次做facial,價格一定比買套票貴。所以很多美容院就會遊說客人多買一點。

如果美容院做得好,而且永不結業,就當然最好。問題出於(a)如果做得不好,或者那個治療恰巧不適合你的皮膚而出現敏感,甚至弄傷你,然後你想終止計劃退款的時候。

例如單次計要400元,美容院遊說你買20次的套票要5000元計,一般人會認為平均即是250元一次吧。美容院的職員是這樣sell你的。但比方你說做了5次,就因為皮膚不適要叫停。美容院會從5000-400x5=3000,而不是5000-250x5=3750而退款給你。因為它會說「那個250元是優惠價,你要退款就要以單次計了。」

假如那間美容院會退款給你的話。

事實上,好多都不肯退款,或只肯換其他療程,但那種計算方法,消費者未必順氣那種。

(b)如果美容院結業的話。這個更不用我解釋了。同樣的採訪以前做過n次,那些付了好幾萬元買套票的受害人,原來一點也不罕見。

我也有做facial,買套票,可是每次只買最多10次或12次服務。而且要差不多用光了,才肯買另一次的套票。對美容院而言,我應該不算是一個好服侍的客人,可是,我覺得這樣既保障自已,亦能減少雙方產生不愉快的機會。所以,我待在同一間美容院好幾年了,雖然近期因為事忙而少了光顧。

再者,如果好介意客人買得套票少,而美客師給顧客面色的美容院,跟本就不宜幫襯。做美容是為了靚、為了減壓,何必受氣,令自已每次做facial擔驚受怕?買十次療程試試那一間是否去得過,如果服務真的可以的話,用完療程才繼續買也不遲。

5)光是聽信多年朋友/同學/親戚/同事之言,而買下自已不甚了解的保險/基金投資項目。

跟多年朋友/同學/親戚/同事買保險,買基金,本身無問題,買保險本身都無問題。但是,只聽信人而沒有真正了解合約內容,吃虧的都是自已。因為屆時,你那位「親朋戚友」會義正嚴詞地跟你說:「你當初一定聽錯了,我怎會這樣說?而且合約都說得好清楚啦,當年買保單/投資項目的時候,一早就給了你啦。」

即使你當年明明記得聽到對方說另一套,甚至發夢都背得出那些對話,但口講無憑,唔通多年朋友/同學/親戚/同事叫你買保單買投資項目,你帶埋錄音機去傾,仲將紀錄留底十年八載咩。

合約的確在,但自已看不明得,到頭來發現跟自已當初被承諾的是兩回事,苦的也都是自已。

不甚了解的投資項目,即使朋友怎樣拍心口保證,或者說自已「好趕住年底截數前交盤靚數給公司看爭取表現」,還是算了吧。

要勸退他們不要迫你買,只要你向他們暗示要借款應急,還希望對方不要簽約,不要帶你去財務公司借款,無一年半載也不要追你還之類,對方應該好一段時間都敢再來煩你的了。

以上就是本人得出的結論。正如我開頭說的,基於某些事實跟據而充滿偏見,但我會繼續相信,才不會動搖。

3 comments:

tedstory said...

我認同一及二。

Anonymous said...

本人自認為理性消費者.因為基本上1-5都沒有受害。對於減肥療程故事,我曾被指派到修x堂放蛇(到而家仍然印象深刻),被認為要減5磅既我,開價係2萬大元,佢仲問定我有無父母經濟後盾先肯開course,一知我無再叫我諗清楚先去.呢隻故仔可以話我「熱鬥小馬」時代最得意之作(不過印象中我都好似無咩熱鬥過,咁去放蛇算唔算?)
我覺得仲可以加一點既salon,通常入去就洗剪吹,吹吹下就話不如電下染下啦,一係就係話「你個頭咁傷要焗下」,總之一去就一個下午,同埋會over你原先預算幾倍。

Anonymous said...

tedstory:

首兩項我同你都見得多啦,都寫到唔寫,出到唔出。

至於第三、四項,你唔會有經驗啩。所以唔會有共鳴,除非你有個出咗事嘅女朋友。

至於第五項,你好彩,所以未出事。

scarlett:

說來失禮,她們竟然說你還有五磅quota可以減。真係用來呃細路。

不過,你當年那間公司,點揀人放蛇呀?應該揀我呢種「好肉地」的嘛。

diana@bigantclimbing